|
版面导航 |
第01版
导读 |
第02版
新闻评论 |
第03版
潍坊新闻·焦点 |
|
|
|
|
标题导航 |
|
|
|
|
|
|
|
◎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昨在天宫一号进行 ◎在约40分钟的时间里,航天员进行了5个物理实验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20日上午成功举行,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。太空授课的主讲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。聂海胜辅助授课,张晓光担任摄像师。在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,航天员通过质量测量、单摆运动、陀螺运动、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,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、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。我市中小学组织收看了太空授课全程,不少学生对神秘的太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太空授课 第1个项目:称重用仪器 王亚平展示两个完全一样的弹簧,分别固定了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。在太空失重环境下,两个弹簧平衡在同一位置,无法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差别。据了解,目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拥有各自独立研制的“称重仪”。 随后,王亚平展示了太空中用于测量质量的“质量测量仪”,即“太空秤”。“太空秤”外观看上去像飞船舱壁上的一个箱子,使用时拉开它,航天员坐在杆子上,利用四肢钩住支架,然后机械产生外力拉动航天员,电子仪器测出加速度,最后直接计算体重。通过这种方法,测出了聂海胜的体重为74千克。 第2个项目:小球不单摆 实验中,王亚平将小黄球用细绳拴在支架上,制作成单摆设备,并将其固定在桌上。当她拉起小球再松手时,小球并未像在地球上一样做单摆运动,而是浮在空中,细线弯曲。王亚平将其拉高,结果相同。王亚平解释道,这是因为在太空中小球处于失重状态,因此不能做单摆往返运动。 接下来,王亚平给小球微微施力,小球便开始做圆周运动。即使中心轴角度改变,小球仍做同样运动。而在地面上的小球却在施力后无节奏摆动,最终垂直静止。 第3个项目:陀螺转不停 王亚平将静止的陀螺轻放在空中,并对它施干扰力。这时,陀螺翻滚着向前运动,轴向发生改变。期间,聂海胜也对它进行干扰。随后,王亚平将陀螺收回,利用道具使其开始旋转。当旋转的陀螺被放在空中,并施力干扰时,它并不翻滚,虽然晃动但轴向并未改变。 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,王亚平将两只同样的陀螺同时放在空中,施同样的干扰力,结果与之前相同。 第4个项目:水膜容易做 王亚平又展示了一个在太空中喝水用的饮水袋并打开,如果在地面,此时水肯定是会流下来的。但是,在太空中失重环境下,水是不会自己流出来的。王亚平挤出一个水滴,并张嘴把飘浮在空中的水滴吃了进去,之后她拿出一个金属圈,把水袋打开,把金属圈慢慢地放到水袋里,轻轻地拉出来,做成了一个漂亮的水膜。 地面上有重力的影响,所以水膜很容易破裂,而在太空中,由于处于失重状态,水的表面张力就能轻松地形成水膜。为了验证这个水膜是否结实,王亚平先是轻轻地晃动它,它没有轻易地破裂,而是甩出来一些小水滴,这些小水滴被航天员用吸水纸收集走,以避免它们到处乱飞影响设备安全。 接下来王亚平试着把一个中国结贴到水膜的表面,看它能不能承受住这个中国结。贴上了!看来这个水膜还是足够结实! 第5个项目:水球做透镜 王亚平重新做了一个水膜,并一点点地往水膜上加水,水膜在一点一点地变厚,最终变成了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。可以看到,水球的中间有很多小气泡,这是因为刚才注水用的饮水袋中本身就存在着很多小气泡,王亚平用一个注射器把这些小气泡抽出来。现在水球看起来像一个透镜,透过它可以看到王亚平的倒影。 随后王亚平用注射器往水球中间注入了两个气泡。这两个气泡并没有融合到一起,而是单独地存在着。接下来,王亚平又把红色的液体慢慢注入到水球中,红色的液体在水球中慢慢地散开,透明的水球已变成一个红色水球。 王亚平说,如果诗人李白在天宫中生活,大概他就写不出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的诗句了。因为在失重状态下,根本就不可能会“飞流直下”。
太空寄语 王亚平:飞天梦永不失重,科学梦张力无限。 张晓光:深邃太空,奥秘无穷,探索无止境,让我们共同努力。 聂海胜:愿同学们刻苦学习,增长知识,为中国梦添彩。 ◎同学提问 航天员能看到UFO吗 6月20日上午,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、张晓光、王亚平在远离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带来神奇的太空一课。地面课堂设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。包括少数民族学生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港澳台地区学生代表在内的33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地面课堂活动,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通过电视直播同步收看。在太空授课结束后,地面课堂的同学们向航天员提出问题。 同学:王老师,您好,请问您看到的窗外的景色和地面上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吗?能看到UFO吗?星星还会闪烁吗? 王亚平:嗯,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奇妙的问题。透过舷窗,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地球,还可以看到日月星辰,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UFO。由于我们处于大气层之外,没有了大气的阻挡和干扰,所以我们看到的星星格外的明亮,但是看到的星星就不会闪烁了。同样,由于没有了大气对光的散射作用,我们看到的天空不是蓝色的而是深邃的黑色。另外呢,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很奇妙的现象,就是现在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16次日出,因为我们每90分钟就可以绕地球一圈。 ◎新闻延伸 授课教具重达2.9公斤 太空授课教案组金声老师介绍说,太空授课计划其实在一年前就在筹备了,本想神九的时候就进行,但神九升空时间较短且主要任务是对接,所以计划最终在神十实现。 从去年9月开始,太空授课教案组就开始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,确定实验计划。在天宫一号中呈现的几个实验,都是经过反复推敲、精挑细选的。“实验的选择主要考虑到科普性、可视性、教育性和可实施性四个方面。最终确定演示失重环境中的力学原理和液体表面张力。” 金声老师说,在航天史上,太空授课此前只进行过一次,是2007年美国宇航员芭芭拉·摩根进行的,那是为了完成1986年挑战者号没有完成的计划。此次神十的太空授课是人类航天史上的第二次太空授课,也是收看人数最多的一次太空授课。 “这次为了进行太空教学,带上天宫一号的‘教具’总重量是2.9公斤。航天员的时间是分秒必争的,授课时间用了约40分钟。‘听说’和‘亲眼看见’是有很大不同的。孩子们看到失重环境中的各种奇妙现象,会对科学产生兴趣,会用新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。所以说,太空授课意义非凡。”金老师用十二个字总结:不一样的世界,不一样的感受。 A6-A7版文/图本报综合新华社、《法制晚报》、《北京晚报》等报道(署名除外) ◎相关新闻 学生聆听太空授课 本报讯 神十飞天,筑梦太空,成了目前中小学生最热门的话题。20日上午,我市中小学调整课程,让“太空第一课”走进课堂。 9时45许,直播还没开始,潍坊高新国际学校四楼多媒体教室内已座无虚席,学生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,七嘴八舌讨论着各种关于太空的“天马行空”的想法:“能看到UFO吗,说不定真有外星人拜访他们呢?”“太空中能看到其他星球的飞行物吗?” 10时左右,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。“大家好!我是王亚平,本次授课由我主讲。”当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从距离地球300多千米的太空中传来亲切的问候时,教室里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。 “真想也能飞上去,和王亚平老师一起玩水球。”“太神奇了,什么时候我也能成为航天员飞天啊。”约40分钟后,太空授课结束了。很多同学在实验结束后都久久不愿散去,还在讨论着、相互分享着。无疑,这堂太空授课调动起了学生们探索太空的好奇心。 记者了解到,因故无法于直播时段收看的,可随后组织收看重播或登录教育部门户网站(www.moe.gov.cn)“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”专栏,收看授课视频。各级中学可围绕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,并以此为契机推动“中国梦、我的梦”主题教育活动和中学科技教育的有效开展,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。 (记者 张蓓)
|
|
|
|
|